洪泽的名人???
洪泽历史名人
洪泽县地处淮河中下游结合部,位于洪泽湖之滨,历史上江苏苏地仁和测绘资质的洪泽湖时盛时衰。盛时物产丰富,漕运畅通,经济繁荣,商贾云集,文人荟萃。衰时鱼游城关,舟行树梢,哀鸿遍野,饿殍载道。洪泽人民得过其利,受过其害。古今参与治理洪泽湖的名人甚多,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不少,歌颂赞美洪泽湖的诗词历代有之。当代治水英模倍出,记实文章如实地描绘出生动、壮观景象。如今,洪泽湖已脱胎换骨,旧貌变新颜,愈加美丽富饶,且有十大景观供旅游者观光欣赏。洪泽县也彻底变了样,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陈登(约164~201),字元龙,东汉下邳淮浦(今涟水县)人。汉灵帝名臣陈球侄孙,沛相陈珪子。陈登受祖、父辈熏陶,“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通。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今盱眙县东境)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灌之利,稻丰积”。兴平元年(194年)陶谦死,陈登力劝刘备代徐州牧。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以陈登为广陵郡(郡治射阳,今淮安境)太守。登助曹击杀反复无常的吕布,加封伏波将军。在广陵太守任上,“明审赏罚,威信宣布”。广陵郡“海贼薛州之群万有余户”,经陈登招抚,“束手归命,未及期年,功化以就农田,百姓畏而爱之。”其间,开邗沟西道(今苏北里运河前身),缩短江淮之间水路,筑破釜塘、捍淮堰等好多水利设施,灌溉邗沟两岸数百里;两次打败孙策北上的军队。建安五年迁东城太守,“广陵吏民,佩其恩德,共拔郡随登,老弱襁褓负而追之”。不久卒,年三十八。陈登调离广陵后,广陵郡很快为孙权所有。后来曹操征吴,“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其爪牙”!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陈登死后,许汜、刘备等共论天下士,许 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刘备说:象陈元龙这样,“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僧加,葱岭西北西域人,唐代高僧。高宗龙朔二年(662),东游长安、洛阳行化。手执锡仗,历游吴楚间,与上层人士有交往,尝与李白“以诗与师论三车(佛教以牛车、羊车、鹿车为三车,比喻三乘)”。后游泗州,居龙兴寺。《盱眙县志稿》载:巫支祁屡为水患,僧伽大师驻锡泗州说法禁制。”景龙二年(708年),中宗诏见,赐号“国师”,亲为书额“普光王寺”。太极元年(712年)坐化于京师荐福寺,归葬于泗州。为之在泗州城外建灵瑞塔。乾符中谥“证圣大师”。宋中祥符加号“普照明觉大师”。后人著有《僧伽传》。
龚开(1222-约1304),字圣予,号翠岩,晚号龟城叟、岩叟,人称龚高士。淮阴龟山(今洪泽县老子山镇)人。青年时与陆秀夫同居广陵幕府,南宋景定中期任两淮制置司监官。南宋灭亡后,弃官隐居苏州。龚开是负有成盛名的画家。在世时就享有“得片纸如得连城壁”之美誉。南宋亡后,他生活穷困,住房简陋,连桌子也没有,作画时,叫其子龚浚伏在榻,以替画桌。龚开作画题材广泛,技法全面,善画人物山水。用笔雄健简练,尤以画钟馗著名,形态奇特,其《钟馗移居》、《钟馗嫁妹》、《中上出游图》等作品,奇奇怪怪,自出一家。龚开对诗文、古隶亦颇有研究。《宋遗民录》说:“甚邃于经术,间为诗文,皆清劲古雅。”每作一画,必题诗或赞跋。龚开是具有高尚节操的爱国主义艺术家。入元后,经常来往于苏、杭之间,与遗民文士交游,多方收集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的事迹,作文、陆二丞相传,以伸张民族气节。曾为韩世忠的孙子画《韩蕲王湖上骑驴图》,为宋江等36人画像题赞,以表达抗元思想。龚开一生所作书画、诗文甚多,存世画迹有《中上出游图》、《骏骨图》等。有诗文辑本《龟城叟文集》。
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湖州市)人,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明嘉靖二十九(1550年)进士,授九江府推官,后擢御史,巡按广东。官至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嘉靖四十四年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他四次总理河道,先后治河近10年。
潘季驯在治河期间,全面整修完善了郑州以下两岸堤防,初步形成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治绩卓著。他于万历二十年告老回乡,二十三年病故。在职时曾著有《两河经略》(原名《两河管见》)和《河防一览》(原名《宸断大工录》)等书。阐述了他的治河方略和经验,对后世治河产生深刻的影响。
常三省,字鲁轩,明泗洲华家沟(已沉洪泽湖中)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由礼部郎中授湖广参政。三省素以孝闻于乡里,初念二老年迈,不忍远行,经父亲晓以大义,方别亲赴任,旋调任江西参政。
时泗洲连年苦于水患。三省从政在赣,仍时时关注家乡民生疾苦。曾数次上书朝廷,请开施家沟,疏浚周家桥,以救泗洲城,反对总河潘季驯“蓄清刷黄,束水攻沙”的治理河槽的方针,遂遭弹劾罢官。削职归里后,仍频频上书,为州人所称颂。《泗虹合志》载有其《上北京各衙门水患议》、《与高宝诸生辨水书》二文,系统记述了他的治水主张。三省逝世后,葬泗洲华家沟。清初,其墓随村庄一起没于洪泽湖中。
杨一魁,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以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 都御史总理河漕,万历二十三年升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万历二十一年以后,由于黄河河身日高,倒灌清口,使淮不敌黄,以致泗洲(今盱眙北)明祖陵被淹。为解决这一危机,当时“分黄导淮”之议遂起。
朱之锡(1622~1666),字孟九,浙江义乌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历任弘文院侍读学士,吏部侍郎。顺治十四年以兵部尚书衔出任河道总督。
之锡治河近十载,驰驱大河上下,不辞劳瘁,筑堤疏渠,积劳成疾。但仍抱病不息,北往临清,南至邳、宿进行视察,以致一病不起,于康熙五年病逝。当时徐、兖、扬、淮一带群众称颂他的惠政,死后把他视为“河神”。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南巡河工时,追封他为助顺永宁侯,春秋祀祭,民间称之为“朱大王”。生前著有《河防疏略》一书,共20卷。
靳辅(1633~1692),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祖籍辽阳(今属辽宁)。清顺治时为内中书,康熙初自郎中迁内阁学士,康熙十年(1671年)授安徽巡抚,康熙十六年调任河道总督。
靳辅是个知人善任的官吏。他任总督时,陈潢是其得力的僚属,凡治河之事,无不向陈垂询和请教,靳辅治河十余年的成就,与陈潢的襄助是分不开的。
康熙十五年,黄、淮并涨,奔腾四溢,砀山以东黄河两岸决口21处,黄河倒灌洪泽湖,高家堰决口34处,淹了淮、扬七个州县。黄河河道在清口以下到河口长三百余里严重淤积,河道、运道均遭破坏。当时康熙皇帝为了治理黄、运,于十六年调靳辅为河道总督,担起治河重任。
靳辅治河继承潘季驯方法,不外“筑坝以障其狂,减水以分其势,疏浚以速其宣”。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璓诬告靳辅治河九年无功,被免职。康熙三十一年又复职,当年病逝。康熙三十五年江南士民为了纪念他,经皇帝允准,建祠于河畔。生前著有《治河方略》一书,为后世治河的重要参考文献。
陈潢(1637~1688),字天一,号省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任,一说浙江嘉兴任。他自幼聪颖过人,博学多才,但屡试不第。他平时留心治学,精通地理方舆,是清初治河专家。
陈潢以屯田事,触犯地主豪绅,遭到江南道御史郭璓等参奏,以“攘夺民田,妄称囤垦”的罪名被削职,“解京监侯”,怀恨而死。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靳辅为陈潢平凡昭雪,陈的同乡张霭生将其治河论述,编为《河防述要》一书,为后世治河者所借鉴。
张鹏翮(1644~1725),字运青,四川睢宁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曾任江南苏州知府、浙江巡抚、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擢河道总督。
齐苏勒(?~1729),字笃之,满洲正白旗。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任永定河分司。在康熙皇帝南巡查河时,他以护行人员的身份随往,到了淮安,皇帝命他到淮安以下的烟墩、九里岗、龙窝等主要险工,修建挑水埽坝,以资防御。当他完成任务后,皇帝南巡刚完毕,受到表彰。
他在治河期间,主张多用苇、柳,饬所属利用空地种柳,沮洳地种苇,凡种柳千株、苇二顷者,可记录一次,以为常例。
雍正四年(1726年)齐苏勒堵睢宁、朱家口决口有功,加兵部尚书、太子太傅。因久任河督,对黄河自砀山至海口,运河邳州至江口,纵横绵延3000余里的堤防工程,整修益为完善,治绩卓著。雍正七年病逝后,皇帝命与靳辅同入祀庙,以资纪念。
嵇曾筠(?~1738),字松友,江南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雍正年间曾任副总河、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授江南河道总督等职。
乾隆三年(1738年),嵇曾筠病逝,生前著有《河防奏议》、《师善堂集》。
嵇璜(1711~1794)为嵇曾筠之子,字尚佐。雍正七年(1729年)举人,八年成进士。曾随其父习河工,帮办河务。以后授大理寺卿,累进户部侍郎、工部尚书。
嵇璜于乾隆五十九年病逝,以后他的同族侄子嵇承志于嘉庆七年(1802年)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可谓三代河官。
高斌(?~1755),字右文,高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皇帝慧贤皇妃之父。雍正六年(1728年)授广东省布政使,九年迁副河南山东河道总督。自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年),曾三任江南河道总督,授大学士。
高斌的侄子高晋,于乾隆二十六年任江南河道总督,为两代河官。
康基田(1728~1813),字茂园,山西省兴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曾任广东潮州府通判,廉州知府,后调开封府兼办河务。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擢江苏按察使,五十四年署江南河道总督。
嘉庆十八年,康基田病逝京寓。生前著有《河渠纪闻》一书,共30卷。上自大禹治水,下至乾隆五十四年,在各条资料下,均旁证博引,加以评述,深为河务工作者所取法。
郭大昌(1741~1815),江苏淮安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曾在江南河库道任贴书(帮写)。由于他长期钻研河务,熟习河工技术,人称之为“”老坝工,后来被淮扬道聘为幕僚。他一生“抐于言而拙于文”,秉性刚直不阿,曾遭到河官排斥打击,一直得不到重用,以后被迫辞职。
郭大昌的岳父王全一,也是一位老河工,曾将自己在河工上几十年所经历的工程作了记述,后来由江南河道总督徐端刊为《安澜纪要》、《回澜纪要》二书。
黎世序(?~1824),初名承惠,字景和,号湛溪,河南罗山人。清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曾授江西星子知县,后擢江苏镇江知府,嘉庆十七年任江南河道总督。他在治河期间,为解决淮安清江至云梯关河道的严重淤积,加强了高家堰和盱堰,移建仁、义、礼三坝坝址,填实旧坝,竭力收蓄洪泽湖之水,使清水畅出,以达蓄清刷黄之效。该年秋睢南薛家楼、桃北丁家庄两处漫水坏堤,在紧急时,他曾一再跃入河中抢险,后来上游河南睢州(今睢县)决口夺溜,河水陡落,睢、桃二工得以脱险,世序为此受降一级留任的处分。嘉庆十九年,由于睢州决口久未堵合,使黄河之水全入洪泽湖,威胁湖区坝堰。他提出在清口(即清江浦)挑挖三条引河,把束清坝钳口各坝一律开放,使湖水畅泄,终于取得了安澜。
时有学者包世臣,素谙河务,世序常采纳他的治河意见,但世臣不同意创建虎山腰滚坝,认为“减黄入湖”,将使“黄缓湖高”,其祸甚烈,贻患后世。世序创建虎山腰滚坝,原定异常洪水时才准启用,但以后则无岁不启。故自嘉庆二十五年开始,由于每年汛期分水过多,以致正流中泓无溜,河道淤积,使清河、安东、阜宁三县内河水常与堤平,证明了包世臣之言正确,黎知其为害严重,于道光四年(1824年)忧瘁而卒。生前主编有《续行水金鉴》一书,汇集康熙六十年至嘉庆二十五年的水利史料,全书共157卷。还著有《东南河渠提要》120卷,《河上易注》10卷及《湛溪文集》多卷。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嘉庆十六年进士。道光二年(1822年)授淮海道,擢升江苏按察使、布政使,曾奉命督修过洪泽湖高家堰大工。道光十一年,擢升河南山东河道总督。
在河南境内,林则徐是提倡用石料修河工的创始人之一。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满族,是清顺治皇帝福临第三子,康熙元年(1662年)即皇帝位,卒后庙号圣祖,习称康熙帝。在他执政时期,正处于社会动乱,黄河失控,淮、运俱病的严重局面,而黄河和运河“皆为漕运所关,民生所系”,故他将三藩、河务、漕运列为治国安邦的三大国事,书悬在宫廷的柱上,以示警惕。
玄烨是历史上很重视河工的一代帝王,对治理黄河、运河有一定贡献。
丁晏(1794-1875),字俭卿,号柘塘,清山阳柘塘(今洪泽县岔河镇)人。自幼聪明敏捷,嗜好典籍,早年研读儒家经典,勤学不辍,博闻强记,系清代著名的朴学大师。嘉庆中,漕督阮元以汉易十五家发策,能顺利应试者极少,唯有丁晏以洋洋万余言奉上,条分脉析,博而有要。颇受阮元与著名学者江藩的器重,丁晏由此知名。道光元年(1821),丁晏由举人大挑得教谕,没有就任,一意著书立说。著有《毛郑诗译》、《郑氏诗谱考证》、《三社释注》、《周易述故》、《讼卦浅说》、《说文举隅》等数十部著述。同治年间与诗人、方志学家何绍基总纂《重修山阳县志》。丁晏喜交际,常与许瀚、魏源、黄爵滋、鲁一同等人宴饮谈玄,吟诗赋文,相互切磋。深得诸学者推崇。丁晏卒于光绪元年。故居岔河镇建璇门四道,刻“柘塘故里”额。今圮。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镌刻立石,高205厘米,宽110厘米,碑存江苏省淮安市。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是20世纪初期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
张謇毕生关注江淮水患,在探求水患治理过程中,认识到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复淮浚河标本兼治议》中,他就提出治河测量是“一切之先”的要务。在南通师范学校设置测绘科,并延请日本教习,培养测绘人才。
民国3年(1914年)在南京筹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开设测量课程,是全国第一所设有水利测绘的高等学校”。
张謇于民国2年(1913年)任农商总长,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次年倡议各省设立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拟有《测绘养成所章程》。
民国3年(1914年),张謇兼任导淮总裁时,曾偕同荷兰工程师贝龙猛查勘洪泽湖大堤、张福河等处。民国5年(1916年)洪泽湖大水,张氏发表《江淮水利计划书》。民国8年(1919年),张氏又根据洪泽湖区地形测量资料,发表了《江淮水利施工计划书》,倡导淮水三分入海,七分入江之策。后因国内外形势干扰,张氏的“导淮计划”付之东流。
民国9年(1920年),张謇任江苏省运河工程局督办,附设淮扬徐海平测量局,历时7年,测绘四属25县1:1万比例尺平剖面图。
张謇是一位社会地位和声望很高的实业家、水利学者,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函稿》等。
晁大来(?~?),仁和人,工艺大师。以竹篾制造铺席、炕篮、油篓、渔罩等器物,可在制品是提花编织“福、禄、寿、禧、财”等字样和人物花鸟图案。清末被选送皇宫,以竹篾编制戏棚及饰物,将篾编运用于建筑装潢,开辟了工艺新领域。
丁适存(1909~1987年),洪泽县老子山镇人,家道殷实。少年就读于淮阴一高等小学,受“五四”运动影响,热爱祖国,反对封建迷信。在淮阴成志中学就读时,即仰慕《史记》中记述的出身寒微而又对历史作出贡献的人,怀有以身救国,重振中华的志向。
1929年2月至1932年8月,丁适存就读于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1931年长江、黄河大水,灾民遍野,丁适存节衣缩食,赈济灾民。是时,抗战已经爆发,华北沦陷,济南大乱,为奔赴抗日战场,丁适存一行7任,会齐泰安,经徐州,于1937年底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随即带领青年训练班学院,步行八百里抵延安,开始新的生涯。丁适存先后担任中央组织部地方工作科科员, *** 行唐、阜平县委宣传部长,冀中工务局、水利局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丁适存历任河北省水利厅副厅长,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副局长兼水电部海河勘测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水电部天津勘测设计院党委书记等职。1987年5月在天津逝世。
布可夫(?~?)俄罗斯人,前苏联水利专家。1950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大水,面对严重的灾情, *** 中央在抗美援朝的同时,毅然作出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1月14日,派中央人民 *** 水利顾问、苏联水利专家布可夫到蚌埠,协助淮委工作。为了帮助淮委编制好淮河规划中的《洪泽湖蓄洪工程》和《淮河入江水道工程》,布可夫不顾当时交通和生活条件差,深入淮河流域各地进行实地勘察。1951年4月7日,他到浮山、双沟、盱眙、古河、老子山、蒋坝等地勘察和研究淮河中游下段的治理问题。4月19日,布可夫陪同水利部长傅作义、苏北行署主任惠浴宇、淮河下游工程局局长熊梯云等查勘入江水道、三河闸及高良涧闸址、洪泽湖大堤以及里运河的险工段等工程。
布可夫以他高超的治水技术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及对帮助中国人民治理好淮河的责任感,迅速编制好《关于治淮方略的初步报告》于1951年4月26日至5月2日,淮委在蚌埠召开的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上,向大会作报告,当时水利部长傅作义和副部长李葆华也听了他的精彩报告。这次会议还讨论制定了1952年度治淮工作纲要。
布可夫不但在淮河治理规划上作出重要贡献,对一些单项工程实施也积极施展他高超的治水才能。三河闸是当时治淮工程中兴建的最大水闸,为洪泽湖最大水闸,为洪泽湖最大拦蓄库容130多亿立方米的水量打下基础。三河口又是洪泽湖泄水入江的唯一口门,几百年来,洪泽湖一直听湖水自由倾泻,遇到大水年份,洪泽居高临下,奔腾东泻,给下游千百万群众和数千万亩农田造成毁灭性灾害。遇到旱年,湖水干涸,又造成水源断绝,酿成里运河断航及农田无水灌溉的干旱局面。因此,建设三河闸控制洪泽湖的蓄泄,是多少年治淮工程中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
民国24年(1935)8月,国民 *** 曾计划兴建三河活动坝,并已动工打基桩,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半途而废。
新中国成立之初,江苏苏地仁和测绘资质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物资十分匮乏,技术力量和建设经验都很缺乏,要建设这样一个大型控制建筑物工程,其难度可想而知。按照淮委和水利部当时审定的工程设计,三河闸最大泄量不超过8000立方米/秒,全闸63孔,闸身总长700米,弧形钢闸门,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按照当时英美建闸模式,闸基是要打桩的。当时布可夫介绍了无桩基础的经验,由基础土壤承载建筑物全部重量,这样工程造价低,可节约建闸经费12%,有施工时间短、施工设备节省等优点。在三河闸设计期间,对搞无桩基础争论很大。有些老工程师对无桩基础持怀疑态度,其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不等沉陷问题上。后来由方福均、王厚高等年轻技术员攻关,研究计算出空厢墙的设计方案,从技术上解决了无桩基础不均衡沉陷难题,得到布可夫高度赞扬,从而使无桩基础的设计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为后来全省搞水利工程建筑物设计推广采用无桩基础打基础。
在施工中,三河闸南翼墙下游遇深淤,处理不好对建筑物安全影响极大。在1953年4月,三河闸施工的关键时刻,布可夫第二次到三河闸工地现场查勘,对当时三河闸施工技术负责人处理闸南岸翼墙下面深淤所采用的办法持不同意见。根据他的建议,在南翼墙下做了一个半圆形块石裹头,跛脚用块石保护,并打排桩;在紧靠裹头部分的护坡,亦采用打排木桩,清淤抛块石等办法加固。三河闸经过50年运行实践证明,采用布可夫的设计方案来处理三河闸南端翼墙下深淤问题是正确的。三河闸上下游引河施工中遇到坚硬的砂礓土,并夹有砂礓板,像石头一样坚硬。下游引河中有5个砂礓墩,真高都在20米左右,要挖到真高6.0米,当时施工没有机械,全靠人力开挖,开10米多深砂礓墩,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指挥部决定采取抽槽的办法,指望靠汛期利用水力,冲走砂礓土。当时布可夫陪同傅作义到三河工地视察。布可夫指出:用抽糟子的办法不妥当,由于土质太硬,难以冲刷,必须将土墩全部按设计挖走,水流才能通畅。布可夫直截了当地强调说:“纱礓土墩如果不搬掉,大水来了,你们要成为历史罪人。”傅作义部长也指出:“必须有十成十的把握,九成九都不行!”下游引河的纱礓土墩挡住了大半个三河闸,会严重影响三河闸的泄水能力,使之远远达不到设计排洪标准。1953年4月底,工程指挥部负责人陈克天到南京向省委汇报,省委十分重视。5月初省委书记柯庆施赶到三河闸工地,亲自布置拿下纱礓墩的大会战,指派淮阴、扬州地委书记亲自带队,新增民工10万多人,加上原来5万多民,计15.8万人的劳动大军,从而按时完成了搬掉纱礓墩的任务,为三河闸后来排洪打了基础。
江苏徐州利国镇仁和宾馆无线网密码多少
12345678或者楼层+房间号码。
酒店里的wifi密码一般情况都特别简单,如果需要wifi也可以询问前台服务人员进行添加。
进到房间里也能看到服务簿里加注了本房间里面的wifi密码。大堂里可能有一个总的wifi密码,各个房间里的就不一样了。
汊涧离江苏仁和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97.5公里
起点:汊涧
1.滁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S312行驶300米,调头进入S312
2) 沿S312行驶2.6公里,直行进入S312
2.沿S312行驶2.3公里,过天长互通约90米后,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3.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26.2公里,朝新集/三桥/G250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南京绕城高速公路
4.沿南京绕城高速公路行驶930米,过程桥枢纽,直行进入南京绕城高速公路
5.沿南京绕城高速公路行驶49.4公里,朝合肥/G40/G42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6.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600米,过张店枢纽约550米后,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7.南京市内驾车方案
1) 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9.2公里,在星甸/汤泉/大吉公元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 沿匝道行驶410米,左转进入江星桥线
3) 沿江星桥线行驶3.7公里,右转进入高绰线
4) 沿高绰线行驶4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仁和
谁知道常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哪??是不是在新北区珠江路168号?
是,就是原新北区国际会展中心的C馆。直达线路:B13、19路、27路29个市级行政审批职能部门:
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国土局、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委、商务局、文广新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环保局、规划局、房管局、园林局、城管局、安监局、物价局、民防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气象局、地震局。
17个进驻“中心”的公共服务及中介服务机构:
常州供电公司、市通用自来水公司、常州港华燃气公司、江苏广电网络常州分公司、市环保研究所、常州测绘院、市浩宸人防工程审图公司、市风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中心、江苏常地土地房地产评估公司、江苏苏地仁和土地房产评估咨询常州分公司、市房产登记中心、市工商企业咨询服务中心、市公共信息信用中心、市诚信质量认证咨询公司、市华明咨询服务中心、市永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航天金穗信息发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