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水利厅农牧厅和林业厅那个工资高
一样高。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呼和浩特市水利厅农牧厅和林业厅工资都在四千左右,会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津贴补贴等。呼和浩特,通称呼市,旧称归绥,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的业务岗是干嘛的
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的业务岗负责管理和消除国家定点林业、草原林业及森林草原资源,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实施林业草原规划;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工作;负责监督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和管理;组织落实林业草原收入分配工作;开展草原研究和观察监测工作;实施林业草原森林防火工作;负责林业草原消费管理等。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四川林地面积居全国第几位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接 *** ,国土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四川地貌复杂多样,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类型,以山地为主。主要山脉有邛崃山、岷山、大相岭、小相岭、秦巴山、乌蒙山等。主要河流有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沱江、赤水河和长江干流。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5℃至20.3℃之间,年日照782-2692小时,年平均降水315㎜-1732㎜。全省下辖183个县(市、区),常住人口8302万人。
二、机构改革情况
按照《四川省机构改革方案》,整合组建“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为省 *** 直属正厅级局,并加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 牌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林业省级示范社资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省林业、草原及其生态建设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组织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管理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承办国家公园试点期间相关工作。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内设机构21个,分别是:办公室( *** 处)、规划改革发展处(内审处)、生态保护修复处(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森林资源管理处(森林草原防火处)、草原管理处、野生动植物保护处、湿地管理处、荒漠化防治处、自然保护地管理处、林业与草原产业处、国有林场与种苗管理处、数字林草与科技处、行政审批处(政策法规处)、财务处、人事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机关党委办公室。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核定行政编制121名,工勤编制2名,局直属机构34个。
三、森林资源情况
截至2018年底,全省森林面积2.83亿亩,比第八次清查净增加2740万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林业省级示范社资质;森林蓄积18.79亿立方米,比第八次清查净增加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8.83%。
四、草原情况
四川省天然草原面积3.13亿亩,占全省幅员面积的43%,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65亿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4.7%。全省草原主要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州等少数民族地区,其中2.46亿亩集中分布在川西北牧区。四川草原类型主要为高山草甸草原合山地灌丛草原,其中高寒草甸草原面积2.15亿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长江、黄河上游及其主要干流的源头,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灌丛草原主要分布于凉山州,天然草地面积4300万亩,地处海拔1000—3500米的山区。
五、野生动植物情况
四川省有野生脊椎动物13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4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雪豹、白唇鹿、四川山鹧鸪等。分布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人工圈养大熊猫481只,分别占全国的74.4%和87.8%。大熊猫种群数量、栖息地面积全国第一。四川有高等植物14470种,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木本植物3924种。在全国389种(类)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四川分布有72中。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3种,包括光叶蕨、攀枝花苏铁、红豆杉、峨眉拟单性木兰、珙桐等。
六、各类自然保护地情况
四川省已建自然保护区166个,总面积1.22亿亩(国家级32个、面积4584万亩);建立森林公园137个,总面积3489万亩(国家级44个、面积2600万亩);湿地公园64个,总面积230万亩(国家级29个,面积121万亩);风景名胜区94个,总面积2777万亩(国家级15个、面积1023万亩);地质公园30个,总面积1322万亩(世界级3个、面积537万亩,国家级15个、面积487万亩);自然遗产地27个,总面积3279万亩(世界级4个、面积1716万亩,国家级7个,面积731万亩);国家公园1个,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部分面积20177平方公里。
七、林业重点工程情况
四川省林业重点工程主要有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两大工作,其实施范围、主要政策和建设成效具体如下: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四川省天保工程自1998年启动实施以来,按照实施时间可分为试点期、一期和二期三个阶段,具体为:试点期(1998-1999年)、天保工程一期(2000-2010年)、天保工程二期(2011年至今)。
1.实施范围。试点期间天保工程实施范围为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乐山市和雅安市。1998年10月开始扩大实施范围至全省,目前实施单位共有208个县(局)。
2.主要任务和资金投入情况。木材采伐方面,1998-2018年全省实际采伐木材蓄积量4963万立方米,其中人工林采伐4204万立方米、占84.7%,天然林采伐759万立方米、占15.3%,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采伐类型为抚育采伐、林地征占用采伐等。森林管护方面,2018年全省天保工程实际管护森林资源面积2.87亿亩。公益林建设方面,1998-2018年,全省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计划任务864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040万亩、封山育林5486万亩、飞播造林1067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49万亩。森林抚育方面,1998-2018年,全省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森林抚育计划任务1792万亩,其中天保工程试点期森林抚育870万亩、天保工程二期国有中幼林抚育922万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2018年,全省10150万亩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其中国有国家级公益林1877万亩、集体和个人所有国家级公益林7221万亩、集体和个人所有省级公益林1052万亩。就业和社会保险方面,截止2018年底,全省国有林业单位在册职工人数3.12万人,全省天保工程区国有林业单位在职职工实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林业省级示范社资质了应保尽保,足额缴费。资金投入方面,1998-2018年,天保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72.59亿元,其中中央资金425.49亿元(预算内投入69.94亿元、财政专项资金355.55亿元),省级财政资金36.94亿元,市(州)、县(市、区、局)投入10.16亿元。
(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分为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林业省级示范社资质了退耕还林工程,2014年,实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林业省级示范社资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1.工程实施概况。到2018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前一轮退耕还林1336.4万亩(占全国总量的9.6%,居第3位)、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63万亩(占全国总量的4.8%,居第8位)、荒山造林1428.83万亩、封山育林217.5万亩,中央累计投入541.57亿元(占全国总投资的11.4%,居第1位)、省财政投入24.2亿元,涉及21个市(州)178个县(市、区),惠及648.1万农户2323.6万农民。
2.主要政策。前一轮退耕还林,包括两项补助:一是种苗造林费国家一次性补助50元/亩;二是国家和省对退耕农户实行2个补助周期的直补政策,即退耕还生态林补助16年计2840元/亩(民族地区4160元/亩),退耕还经济林补助10年计1775元/亩(民族地区2600元/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包括两项补助:一是种苗造林费国家一次性补助400元/亩;二是国家对退耕农户直补资金1200元/亩(分三次兑付,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新一轮退耕还草,包括两项补助:一是种苗造林费150元/亩,二是现金直补850元/亩。
3.建设成效。一是生态效益明显。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据《退耕还林工程国家监测报告(2016)》,在其18项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中,我省13项指标居全国第一。二是经济效益明显。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兑现补助资金437.55亿元,全省三分之一的农民直接受益,户均6700元。同时推动了木本油料林、特色水果林、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三是脱贫效益明显。2014—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涉及贫困村2804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2.95万户45.88万人,贫困户实施56.51万亩,户均4.36亩,助推7.57万户26.92万人脱贫,凉山州48%的农民、59%的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四是社会效益明显。通过退耕还林,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生态意识明显提升。同时,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农民群众通过粮食或现金直补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农村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八、2018年度工作情况
2018年,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落实省级以上林草财政投入103.3亿元,完成营造林10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83%、增长0.8个百分点;实现林业总产值3600亿元,同比增长9%;林业生态服务价值1.76万亿元,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21‰、森林火灾受害率0.096‰、涉林案件综合查处率96.57%。
(一)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步伐加快。推进机构组建,《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实施方案》印发实施,省林草局加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牌子,7个管理分局全面挂牌。完成公园边界和内部功能区划微调,石棉县栗子坪国家级保护区调入,增加小相岭片区,所涉县变为20个。完善制度政策,加强试点期间生产经营等人为活动管控,制定打桩定标技术方案,启动编制相关规划和指导意见。繁育成活大熊猫44胎59仔,DNA检测出野外种群大熊猫个体300只。制定《四川省大熊猫野化放归技术指南(2018—2027)》,两只野化培训雌性大熊猫首次放归成都都江堰,大相岭放归基地投入使用。深化交流合作,举办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四川之夜”、首届大熊猫保护与繁育国际大会,2018“四川自然保护周”在香港海洋公园顺利举行。会同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大熊猫友好型产品认证系统。与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省红十字会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都市检察院发布“崇州宣言”。
(二)绿化全川三年行动方案启动实施。印发《高质量绿化全川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春季和秋季集中造林行动。新建天府绿道1619.78公里。启动第二批全国“互联网+义务植树”试点,开展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包山头”植树履责示范,全省义务植树1.3亿株。提高森林质量,推进雅安市雨城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岷江—大渡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点示范,新增森林经营样板基地10处,完成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9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3.3万亩,实施德贷项目森林经营24万亩。开发森林碳汇项目4个,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完成建设任务。抓好天然林保护,管护森林面积2.87亿亩,完成公益林建设46万亩、国有中幼林抚育77万亩,集体和个人所有天然商品林纳入停伐管护补助。举办天保工程实施20周年系列活动。持续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1336.4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52.7万亩,其中安排贫困县占84.6%。开展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规模调查摸底。加强脆弱生态修复,治理沙化土地34万亩、岩溶地区60万亩、旱区生态1.8万亩。完善九寨沟灾后重建林地林木使用政策,8个林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生态屏障重点县、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有序推进。实施若尔盖等一批湿地保护修复项目,长沙贡玛成为我省第二个国际重要湿地。完成青衣江流域河长制省级联络员年度任务。
(三)实施现代林业园区助推脱贫攻坚积极有为。研究印发《四川省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与亿利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选址凉山州普格县建设高标准的现代林业脱贫攻坚示范园区,推动亿利集团与普格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宜宾叙州区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省级综合试验区,青神竹编园区申报为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评选6个林产品省级特优区。省 *** 办公厅出台《扶持发展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组建合作社770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社员2万名。出台加快推进凉山林业脱贫攻坚的15条帮扶措施。安排贫困地区省级以上林草财政资金74.2亿元,占全省的71%。选聘生态护林员和草管员7.96万名,人均年收入6000元。贫困地区新增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15万亩。选派200余名干部到深度贫困地区挂职。全面兑现生态效益补偿、天然林商品林停伐管护、退耕还林还草等补助政策。开展“贫困地区林产进都市”活动。完善深度贫困地区林地林木使用政策,降低深度贫困和民族地区森林保险费。支持4个深度贫困县实施整村林业扶贫。
(四)竹子和花椒等林业产业发展提速增效。省委、省 *** 印发《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高规格召开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现场签约竹产业项目12个,协议金额91.69亿元。宜宾市成功申办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青神县举办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竹林面积达到1760万亩,竹业综合产值超过350亿元。省 *** 召开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会,省 *** 办公厅印发《推进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成立国内首个省级花椒产业联盟。与省邮储银行推出“花椒贷”,首批试点发放贷款1758万元。启动“四川花椒”集体商标注册申报。花椒种植面积556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06亿元。新一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完成三年建设任务,全省新增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50万亩,总面积2900万亩。木竹人造板产能达到1300万立方米,木竹家具产能突破4000万件,特色经济林产品产能达到3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竹浆造纸基地和板式家具生产基地。推进三产融合,举办首届中国西部林业产业博览会,成交额8亿元。会同西部8省区成立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联盟,横断山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步道,雅安市、平武县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指导举办生态旅游节会88场次,林业生态旅游直接收入突破千亿、达到1144亿元。出台《四川省森林自然教育基地评定办法》,成立四川省林学会森林康养专委会、四川省生态康养产业投融资联盟,新评定省级森林康养基地76处、森林自然教育基地38处、森林康养人家163个。命名省级森林小镇35家、星级森林人家558家。
(五)森林资源依法保护管理扎实有力。推进法治林业建设,《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修正)》列入省 *** 立法计划。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清理涉林法规规章,开展“规范林业执法行为、提升林业执法能力”专项行动。严格森林资源监管,首次开展以遥感为支撑的森林督查。推进林地“一张图”纠错更新,实现全省2.57亿亩公益林数据不重不漏。印发《坚决依法禁止私砍滥伐森林的通知》,推动实施川西北民生项目木材替代行动。审核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11.9万亩。发放林木采伐证17万份,采伐林木蓄积350万立方米,占年采伐限额16.6%。发放木材运输证14.8万份,运输木材142.4万立方米。强化自然保护地管理,开展“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自然保护地大检查。环保督察涉林问题完成整改947个,整改完成率96%。指导开展诺日朗瀑布实验性修复保育。蜀道申遗初审材料提交世界遗产中心。开展甘孜州世界遗产资源调查和培育。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完成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开展兰科植物专项调查,实施距瓣尾囊草等极小种群野外保护和人工培育。加强森林火灾防控,省 *** 印发《四川省林区野外火源管理办法》,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印发《四川省森林防火规划》。处置森林火灾229起,其中重大森林火灾2起,24小时扑灭率97%。加强有害生物防控。开展2015—2017年市(州) ***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检查考核。深化云贵川渝藏陕鄂七省联防联治,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灾害826.1万亩次,无公害防治率98%。松材线虫病2个疫区秋季实现无疫情,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做好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预报。开展“守护绿川2号”等专项执法行动,发现、受理各类涉林案件11456起,侦破查处11064起。开展林区缉枪治爆专项行动,查处涉毒违法犯罪案件17件。
(六)草原保护管理积极有力。落实草原保护政策项目,“三州”48县开展草原禁牧7000万亩、草畜平衡14200万亩。完成超载减畜27万个羊单位,超载率控制在9%以内。实施退耕还草2.6万亩,完成草原围栏235万亩,改良退化草原和天然草原103万亩,防治草原鼠虫害1356万亩次,落实高产优质牧草人工草地建设33.4万亩。新建家庭牧场215户,牲畜棚圈建设1.49万户,巷道圈建设268个,草产品加工33个,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在84.8%以上。制定重要草原野生植物采集计划。开展“大美草原守护”等五个专项行动,立案查处草原违法案件396起,结案351起。办理征占用草原审核手续87件,收取草原植被恢复费5115万元。处置草原火灾14起。4个草原承包确权试点县基本完成工作任务。强化草原科技支撑,申报草原科技项目39项,获立项15项,其中首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省 *** 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个,获天府杰出科学家人选1人(首次入选)、国务院津贴专家称号1人。申请专利22件,授权专利13件。推广“川草1、2号”老芒麦优良牧草种子260吨,生产优质青干草48万公斤。成立国际草坪研究中心,组建省草科院会东分院,筹建色达分院。
(七)林业重点改革继续深化。深化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省级验收,国有林场数量由180个减少到159个,其中156个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全面启动国林区改革,审核批复攀枝花等6个市(州)和省长江造林局、省大渡河造林局改革实施方案。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印发集体林地林木“三权分置”指导意见,会同四川银监局、自然资源厅印发推进林权抵押贷款贯彻意见,明确林权、林地经营权、经济林木(果)权可抵押。推进成都市、巴州区成功申报新一轮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新增省级林业示范社21个、示范场21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突破2万个。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清理规范林业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将5项林业行政许可事项委托或下放给自贸试验区片区。办结林业行政审批事项2166件,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14亿元。省本级林业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和“网上办理”达到90%以上,窗口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群众满意率、提前办结率达到四个100%。
(八)林业支撑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强化科技支撑,组建竹子和花椒两大科技创新团队,筹建省林科院凉山分院、巴中分院、油樟产业研究院。获省 *** 科技进步奖9项。制定发布林业地方标准15项。开展林业科技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和“科技扶贫万里行”,建设各类试验示范点300余个、30余万亩。认定省森林食品基地20个,面积5万余亩。强化种苗保障,修订《四川省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审(认)定林木良种11个,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提高到68%。强化资金保障,林区道路纳入交通部门项目库,省级财政新增预算1亿元。储备长江绿色发展专项项目10个,总投资21亿元。指导签订贷款协议项目4个,融资8.58亿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14批次86人次,接待境外重要访客16批次310人次。实现各类多双边合作项目落地资金3206.6万元,完成各类培训1711人次。抓好对外宣传,召开新闻发布会4场,在全国率先建立“森林康养月”“生态康养日”宣传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启动编制《四川数字林业设计方案》,启动建设全省林地“一张图”信息发布系统。23个林业信息系统整合为16个并全面迁移到省级政务云。标准化林业站、木材检查站有序推进。抓好安全生产,连续11年实现“零事故”“零死亡”。
刘科良:用“五色”铺就村民致富路
刘科良:用“五色”铺就村民致富路
精彩世界就是个万花筒,红绿橙蓝黑等颜色一一流现其中,真所谓缤纷多彩,夺人眼球。6月3日,与曾在党校一同学习过的张毅先生去杏子铺登雷打石峰,给我们当向导的是一位憨厚朴实农民企业家。一天不到的交往,我们见证了他的“五色”事业和多彩人生。
他,就是湖南省水府庙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科良。
“五色糙米”
端午过后,艳阳当空,涟水河畔的杏子铺镇的模家村,满眼碧绿的是那片稻田。眼下的这片稻田,就是刘科良带领村民种植的五色稻。
刘科良,1
969年出生在双峰县杏子铺镇合心村。1987年从双峰七中毕业后加入打工队伍在广东省中山市一干就是18个春秋。务工之余,他最喜爱读报看书。在浏览《黄帝内经》时他得知:五色可养五脏。即自然界绿、红、黄、紫、黑五种颜色,对人体的五脏分别有不同的养生保健的功效。其中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紫色润肺,黑色补肾。于是,引发了他种植五色稻的梦想。2011年,女儿读高中了,他便将自己的打工生涯划上了一个句号,领着老婆孩子回到家乡,圆起了他的“五色”梦。是年春,他独自一人闯到省农科院和农业大学拜师学艺,钻研五色米种植技术。学成后回到村里承包左邻右舍水田50亩,并将田主组织起来注册成立“双峰县雷打石生态农业合作社”,自己投资从省农科院购买五色稻种开始试种。由于有些品种不适应湘中地区气候,当年试种的50亩五色水稻有10亩田颗粒无收,有收成的40亩也产量低的可怜。为了心中的五色梦,刘科良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自己一面掏腰包将社员们的损失补上,一面继续拜师,购买有关种植五色水稻的书籍刻苦钻研。通过不断的学习摸索,他第二年种植的五色水稻终于获得成功。2013年,信心十足的刘科良投资1000多万元,到相邻的模家村一次性流转土地180亩,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创建湖南省水府庙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行统一免费供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包装销售,扩大规模种植五色稻。对缺少劳力的社员,合作社还组织翻耕农田,动用插秧机、收割机来帮忙劳作。2014年,全社种植面积突破300亩。至2016年,连片种植水稻2068亩,其中五色稻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种植范围遍及杏子铺镇合心、模家、杏子、欧源、床石、必家、石壁、大树等8个村,产量超过150吨,产值近1000万元。刘科良种植的五色稻,靠有机肥促苗子生长,靠生物防治控制病虫害,从不使用农药化肥,所产稻谷经传统的推子技术加工,绿、紫、红、黄、黑五种颜色的糙米走俏市场。为了确保有机肥,除了在田里种植红花草籽外,公司相继创办了双峰县日晟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双峰县无为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发动社员养殖鸡鸭、猪牛羊等家禽家畜。养殖业的发展,既增加了社员收入,又建立了五色稻种植肥料库。
由于五色稻的成功种植和产品的逐年增加,公司经过努力,为五色糙米申请了“芙蓉心”注册商标,并投入资金30余万元,购置了加工包装设备,对产品再度进行精心设计,推出了“芙蓉心富厚养生五色糙米”。2014年,刘科良带着包装精致的“芙蓉心”五色糙米去省城拜访袁隆平院士,求助常规稻增产技术。当他说起五色稻靠自己留种、连续种植米色不退的情况时,袁院士称赞他是个“讲实话、干实事的人”,并主动与其合影留念。就在2014年,五色糙米成功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他的雷打石生态农业合作社亦获得市级示范社称号。2015年,他创办的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6年,“芙蓉心”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芙蓉心”五色糙米在中国中部农博会上获得农产品金奖,合作社亦获得供销系统省级示范社称号。2017年,合作社再获国家级示范社称号。据刘科良介绍:合作社与公司由他自己主内,带领村民种植五色稻,加工五色米,其儿子刘善为主外搞产品销售,已在长沙、广东等城市设立代理站,五色糙米嬴得省内外人士的喜爱。
“五色脱贫”
杏子铺镇是水府庙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刘科良所在的合心村是省级贫困村,也是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近年来,凭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东风,刘科良和他的湖南省水府庙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出了一套“五色脱贫”法,村民从中受益匪浅。
什么叫五色脱贫?拿刘科良的话说就是:绿色天然氧吧康养休闲助脱贫、登山眺望蓝色水府生态旅游助脱贫、黄色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助脱贫、古祠古寺古色文化旅游助脱贫、暖色关怀爱心扶助助脱贫。
从模家进入合心,上山处建了一个山门,上书“莲花山森林康养基地”。雄伟挺拔的莲花山位于合心村境内,与光景村及水府庙水库相邻,高峰之巅有一气势凌霄的巨石,它就是海拔486.7的水府庙库区第一高峰雷打石峰。莲花山山势险峻,风景秀丽。山上山下树木森森,山涧流水潺潺,晴天山峰巍然耸立,直指蓝天,雨时云遮雾锁,更为迷人。从山脚攀登上山顶,得花一个多小时。这莲花山不仅有“天然氧吧”的誉称,当地人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雷打石山顶上有块巨大的石头在不断的向上长,远处天门大山有一根仙蒿草也在与这巨石比高。老天爷认为这石头长此以往地长下去将会顶破自已的肚皮,就命令雷公下凡把这石头一劈为三,并将中间一块扔到远离二十多里地的和目村的长塘中,从此莲花山“雷打石”的名字就产生了。2015年,刘科良的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了这莲花山的2000亩公益林山地,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依托,着手规划、筹建森林康养基地。据刘科良介绍,公司将在山脚建一个四合院,深度挖掘古人修身养性的“九雅”情趣,建成具有“通络、回阳、增氧”功能的绕山标准化康养步游道9公里,开发徒步、滑坡、攀岩、骑行、野营、垂钓、太极、摄影、写生等一批康养项目,初步形成森林康养综合体系,以绿色天然氧吧康养休闲项目助村民脱贫。
水府庙水库号称“湘中西湖”,库中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湖心岛百十个,是鸟类和其它珍稀动物的乐园。水府庙水库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供水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质优良,是韶山灌区内湘乡、湘潭、韶山、宁乡等地区的饮用水源。水库水域面积44.3平方公里,横卧双峰、湘乡、娄星三县市区之间,一眼望不到边际。自1959年水库建成以来,前来库区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可惜没有人能看到库区全景。刘科良承包莲花山后,组织员工砍出了一条长10公里,宽2米的环形上下山道。当道路延伸到雷打石峰时,刘科良欣喜地发现,站在这里看水府庙水库,四周青山如黛,水府庙水库就如一块硕大的蓝色宝玉镶嵌在青山之间,真称得上是湘中"第一秀水"与“千岛湖”。刘科良说,公司要在雷打石峰顶建一座观景塔,让广大游客来莲花山登山,到雷打石峰登塔眺望水府庙水库,朝看红霞晚看夕阳,春看腾腾雾气,冬看银装素裹。以登山眺望蓝色水府生态旅游项目助村民脱贫。
刘科良的农林科
技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拥有雷打石生态农业和日晟生态养殖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无为家庭农场,共流转山地2000亩,水田2068亩,他率领村民发展种养也和生态旅游、休闲康养外,还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15年已获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这就是刘科良的黄色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助脱贫。
莲花山下有一座古老的刘氏支祠,牌坊正中题写着康熙帝赐的“旌表贞节”四个大字。据《刘氏族谱》记载:该祠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此祠为二十四代祖妣刘母郭氏老孺人所建。郭氏夫人因丈夫英年早逝,26岁开始守寡。她一生勤劳,孝敬老人,教养儿子,守节而终,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德传湘乡县衙奏本湖南巡抚赵新桥,最后转奏康熙皇上,康熙帝赐扁额奖赏,族人便发起修建“贞节祠”。三百多年来,祠宇不断完善修复。1949年修复时,赵新桥奏折的故事和郭氏祖妣的生平事迹均再现在祠宇的墙壁上,后人为之欢欣,并把其作为文物保护重点。目前,这古老祠宇不仅保护完好,还成为了传统家教的好课堂。古寺之上的三角寨有一座莲花庵,相传为唐时所建。明嘉靖年间,由龙朱氏扩建。庵中现存碑文中载:清道光十四年,该寺曾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清代名人曾国藩曾与亲家翁朱尧阶亲临寺院烧香拜佛,捐资为佛像镀金,送马匹给众僧行医出诊,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莲花庵殿宇傍石而立,古木苍劲挺拔,殿内金碧辉煌,佛像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近年来,庵前又建成一座气势宏伟的大雄宝殿,莲花庵被更名为西莲寺。据刘科良介绍,公司参与古祠古寺开发与保护,目的就是要以古色文化旅游来助推村民脱贫。
说到扶贫,刘科良介绍说:公司与合作社共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0余户,社内有报酬的劳动优先安排贫困户,尽量让他们增加收入。至于本村的五户贫困家庭,他自己与之结对帮扶。刘科良表示,公司、合作社以及他本人定会加大力度,以暖色关怀爱心扶助使贫困家庭如期脱贫早日脱贫。
刘科良是个性格憨厚朴实的人,他说话诙谐而幽默。他说,年轻时他多么想当一名璀璨的明星,或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尽情舞出自己的多彩人生。如今已年过不惑,还是在生他养他的地方干着平凡的种养活儿,说起来真觉得遗恨。而在村民的眼里,他是带头人,他是贴心人,他带领大伙儿以“五色”铺开了一条致富路,他的五彩人生在耀眼的阳光下,静静地折射着属于他自己的光芒。
�������u��B��